close

     最近重讀了Willian Faulkner的"A Rose For Emily"發現用字的儉省程度對於有志寫作的人來說真的太重要了!能用I drive 表達的意義,就不要浪費墨水的寫出「I drive a car」這樣的作品才會有「濃度」,是的,濃度!像是99%巧克力,吃一口就可以留香很久,韻味深長。在通篇作品裡挑不出一個可以刪去的,可有可無的字。

  今天又讀到「那山、那人、那狗」這本書,作者也運用了這種儉省的寫法,使文章讀起來更具質量。試舉一例:「湯老師說就是沒有人來看我呵濁淚便流下來了,他是太寂寞了。然後他又說:也是哩,太遠了,世道呢,又不安穩,有誰來看我唷。」

  這麼兩行字看似樸實無華,其實蓄積了無比的功力在上頭。平凡如我可能要寫成:「湯老師說:『就是都沒有人來看我呀』話一說完,兩行濁淚便不由自主的流下來了,他真是太寂寞了。然後他又說:『也是呀,距離實在太遠了,而時局又是這麼亂,這麼不安穩,這樣有誰會來看我唷...』」

  可有人看出這一行多的文字和兩行多的不同?或許有人覺得下面的版本還易讀些,但是我必須說,原作者的版本才是優秀作家應有的寫法。

  比方說「太遠了」三字,當然是指距離上的遙遠而沒有其他意涵,因此「距離實在太遠了」的「距離」兩字應該首先被剔除。而「實在」固然有喟嘆的意味,但是在把「距離」兩字刪去以後,我們似乎也容不下「實在」了,這樣東刪一個詞,西刪一個字,兩行文字就成了一行半,而不減損語意,反倒濃縮了文字的意味。可嘆這樣的寫法於我目前而言是望山高而難登,蓄意模仿只會落得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地步,或許十年後我也不一定會有此等功力。

   至於另外一個極端,是華麗的排比,就像用了很多香料的泰式料理和印度料理一樣,例如:「那所有流動著的,靜止的,紅的,綠的,黃的,紫的,白的,通通都融進一幅稱為『大自然』的畫當中,令人驚豔不已!」
原本我們可以說「那萬千美麗的色彩與景物,通通都融進一幅稱為『大自然』的畫當中,令人驚豔不已!」但是運用文字的堆砌,則能使畫面變得更美一些。但是這種堆砌不能流於技巧的炫耀,或是為增加字數賺稿費而做,得有確實的必要性才能如此。在這點上我比較不喜歡徐志摩的一些作品,因為他堆砌的技巧用得過多了,文章雖有美艷之感,但難脫文字浮濫矯情之嫌。

   至於我採取的會是哪一種取向?我不會說「當用則用,當省則省」這種騎牆派的廢話。我明白自己的程度只能活用第二種寫法,因此接下來的作品形式會以此為主,這也比較符合一般人的閱讀習慣。下一篇的文章應該就是小說的第一回了,請期待!

  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阿光fun肆 的頭像
    阿光fun肆

    放肆又何妨~

    阿光fun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