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從小就是個敏感的孩子,而經過大學四年的心理相關訓練之後,我發現這分敏感,可以培養成積極的敏銳,使我在人際關係上有一些優勢:我比一般人體貼、比一般人心思細膩,在小地方也比較想得週到。所謂的敏銳,不外乎眼耳鼻舌或觸覺,外加一顆細密的心,然而有時候,我發現光是憑著一對敏銳的耳朵,我就能表現出更多的關懷。試舉數例:
1.環境知覺
朋友:「喂...」
我:「咦,你在捷運上啊?這麼晚了你要趕著去哪裡?」
是的,只要接起電話的第一聲,再多個一秒,大致就可以判斷是在一般的街上、馬路邊、公車或捷運上,或是安靜的室內,然後就能順著這個開啟一些話題。這能力很多人都會,不值得多提。
2.精神狀況與身體狀況的判斷:
朋友:「喂,阿光喔?」(帶點懶散的聲音)
我:「你聽起來有點累,怎麼了嗎?」
朋友:「喔,還好啦。就剛在處理一堆事,弄得頭都昏了...」
這比剛剛的環境判斷要難上一些,基本上可以從聲音的語調、聲量、口氣來判斷,當然,如果接電話的人有明顯的鼻塞音、喉嚨不適的聲音,也都該細心的聽出來。只要把這方面的能力訓練得好,那麼就可以不要打擾到別人太多,算是一種對忙碌和生病的朋友的體貼。可以勸別人多休息、稍微放輕鬆等等,問候一下病情也很好。
3.情緒狀況的判斷:
這跟前一種判斷很難分得清楚,因為通常累的人心情不會太好,心情不好的人體能與精神也不佳。但是根據我的經驗,情緒不佳的人聲音比較沉而重,基本上是較有力的。而精神不濟的人聲音則比較渙散,偶爾接電話的人情緒還沒過,還可以聽得出一些抱怨或生氣的成份。其實這種細微的區別抓不清楚也無妨,開口問就是了。看是心情不好還是精神不佳,然後再慰問一下。
例:
朋友:「喂,阿光喔~(沉悶的聲音)」
我:「嗯,你...不太舒服嗎?還是怎麼了,心情不好?」
朋友:「就我室友他今天居然...」
以上只是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一下而已,有時對方的語氣中透露出雀躍與期待的口氣,有時隔著話筒都感覺得到對方現在一定是在笑著(或是繃著臉)。而我很高興自己已經達到一個不錯的水準了。如果面對面的情況下,加上眼神與姿勢的觀察、對方表現沉默或是拘謹等等,這可以寫成一本厚厚的教科書了吧。讀完大學這麼久,還是這幾年才開始珍惜這種「本領」,看見對方的一個蹴眉、眼神瞬間的改變,身體姿勢的變換,抓得住這些瞬間,就能把握對方是否猶疑、不悅、生氣,或是開心。這種敏銳能幫助我到什麼地步,我也不知道,不過我想我已經擁有許多人都沒有的細膩了。我要繼續努力培養這樣的敏銳,永無止境。像是香水師可以聞出千種香味,音樂家可以聽出半個音高的差別一樣,我還要讓自己在人際上更細膩一些。
- Jun 15 Fri 2007 01:38
敏銳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